【新闻】离职泄露商业秘密属侵权重庆发布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华龙网12月6日19时讯(记者 李袅)今(6)日,在重庆市高法院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该院通报了重庆法院关于民营经济司法保障的工作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据悉,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各类商事纠纷169111件,标的金额896.17亿元,其中涉及民营企业案件11余万件。
案例:员工离职泄露商业秘密的风险这样化解
2011年3月,柳某进入原告公司重庆某科技公司任职,双方签订了含有保密义务条款的劳动合同,其中对商业秘密的内涵、员工的保密义务、违约责任进行了约定。 2016年,柳某从公司离职后与另一家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任该公司机械工程师一职,而这家新公司的发起人之一左某与柳某是夫妻关系。
此后,原告公司依法向法院申请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同时,原告公司认为这家新公司生产的磨削刀具产品中的显示屏、控制电路板、电动驱动板及软件侵犯了其商业秘密,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柳某和新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连带向原告支付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的产品未投入市场,自身未获利,也未抢占原告市场份额,原告未因此受到损失,但可主张维权产生的合理费用。原告为制止被告侵权行为支付了律师费等合理费用,遂判决两被告停止侵权,赔偿原告为维权支付的合理开支10万元。一审宣判后,各方当事人均未上诉。
法官表示,企业职工跳槽辞职可能带来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本案中,法院依据当事人申请及时采取保全措施,依法制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同时加大商业秘密侵权成本,对民营企业为制止商业秘密侵权行为而支付的律师费等合理开支予以支持,对引导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企业核心技术的保密措施,营造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具有参考作用。
数据:执结涉民营企业的执行案件32790件
为保障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重庆法院充分发挥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在维护市场安全稳定、促进形成透明高效依法的政务环境、规范市场诚信交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今年以来,在维护安全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方面,重庆法院受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类一审刑事案件816件,审结596件。在加强民营企业自主经营权、公平竞争权、企业创新权司法保护方面,重庆法院今年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003件,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创新权利;执结涉民营企业的执行案件32790件,促进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及时兑现。
举措:构建“1+X”司法保护工作机制
去年底,市高法院与市工商联共同制定《依法平等全面保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16条司法保护措施。市高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落实“16条”的过程中,形成了构建“1+X”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工作机制的推进思路。
今年以来市高法院围绕“16条”的贯彻落实,健全典型案例示范引领机制、与工商联推进商事案件诉调对接、建立三级法院与各级工商联点对点联系、规范工商联反映情况办理四项机制。目前,重庆法院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工作机制已呈现出“1+4”格局。
记者获悉,本月底前重庆高院拟再推五项“X”机制,打造民营经济司法保护的升级版。其中包括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建立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年度“两书”机制、健全民营企业救治和退出机制、完善互联网时代商事争议解决机制和建立民营经济司法保护督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