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角阀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让北斗开辟卫星导航新纪元

发布时间:2020-06-29 20:08:14 阅读: 来源:角阀厂家

科技追梦人

这是一支铸造国之重器、军之利器的新型作战力量,他们用忠诚和智慧托举我国卫星导航事业跃入世界前列。

这是一支服务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术战略保障部队,在实践强国强军梦想的伟大征程中创造了让世人瞩目的辉煌战绩。

这是一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承担着系统的研究论证、研制建设、运行管理和应用保障“四位一体”重要职能。

历经14年艰辛创业,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与研制单位“十年磨一剑”,高质量高标准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军用时间频率三大系统,使我国一举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部先后16次受到国家和军队表彰,2007年被中央军委记集体二等功。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全站官兵的智慧和心血。近日,我们走进这支“英雄的部队”,寻找该站在完成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任务中创造辉煌的“秘诀”。

宁可透支生命决不欠账使命

1999年12月,总站正式组建。刚刚上任不到10天的总站主任王小同,面前就摆着一张等待签字画押的军令状:10个月内完成我国规模最大的北斗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任务!

军令如山!每一项任务就是一场战斗,每一个节点就是一道冲锋的号令。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任何闪失,每一个节点都不许拖延。无论是在工地、机房、实验室,还是在海岛孤礁、荒漠草原,到处都有他们天天“白加黑”、周周“5加2”的身影。有位女干部已经怀孕8个多月,领导让她休假待产,她却说“北斗也是我的孩子,建设北斗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毅然穿上两件防辐射服一头钻进机房排查数据……通过倒排工期、并行作业、协作攻关等超常举措加快系统建设进度,经过200多个日夜鏖战,终于完成7个分系统、上百个子系统研制建设和上千台套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创造了我国复杂航天工程的奇迹。

2009年11月,中央军委颁布命令,规定该总站保持的协调世界时为我军标准时间。这使我军拥有了统一的高精度时间基准,终结了依靠GPS授时的历史!

2000年10月,北斗导航系统的第一颗卫星送入轨道。时隔两月,第二颗卫星成功发射,世界为之瞩目!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来贺电指出:该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国在建立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进程中又迈出了一大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西方媒体评论:“封锁信息、拒绝合作没有令中国屈服”,中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开辟了卫星导航的新纪元!

给世界卫星导航一个新的选择

7月22日,北斗二号运控应用系统成果鉴定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团和清华大学等军内外30多位院士专家,对该总站的4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评审鉴定,一致认为他们在专业理论、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填补了卫星导航领域很多理论和技术空白。

曾几何时,当人们对是否启动双星定位系统建设还存在质疑时,总站总工程师谭述森就把研究的触角伸向了理论创新领域,带领科研人员为中国特色卫星导航体制探索“铺路”。

从忙碌的实验室到寂静的机房,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边防部队,从浩瀚的海洋到冰封的雪原,一次次深入调研,一次次周密论证,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用黎明送走黑夜,先后获取90多万个基础数据,积累1000多万字的技术资料,研究发展了基于“三球交会定位原理”的定位模型与算法,创造性地提出了集定位、通信和授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工程建设方案,丰富拓展了世界卫星导航理论实践,使我国仅用2颗卫星和地面高程数据库就实现了卫星定位。

北斗二号系统建设,较北斗一号体系更庞大、技术更复杂、战技指标更高。作为任务主体单位的该总站,他们把系统建设的难题作为攻坚克难的课题,在系统方案设计和关键技术等方面一路闯关,一路突破:首次提出的集“定位报告”与“连续导航”两种功能深度融合的技术体制,开辟了国际卫星导航领域新路子;首次提出的“导航系统与增强系统一体化设计建设”总体方案,提供的重点区域信号精度跃居世界卫星导航前列;首次采用高精度激光时差测量方法,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对同步轨道卫星的激光测量;北斗用户终端全部装上了自主研制的“中国芯”……取得了北斗二号技术创新的群体性突破。

多路径干扰是影响卫星导航定位精度的世界性难题,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有效方法可以借鉴。如果不能尽快突破这一瓶颈,北斗二号的设计精度就无法实现。

总站与协作单位迅即开展集智攻关。从卫星到地面,从设备到软件,逐一排查原因,反复摸索试验,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100次不行,就做101次!”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科研团队“兵分多路”,背着50多公斤重的仪器设备和吸波材料,上高山、下海岛,走戈壁、闯雪原,广泛收集复杂环境下的多径干扰数据。最终,一个“软件加硬件”综合治理的方法破茧而出,困扰了总站官兵半年之久的多径干扰问题终于迎刃而解。日前,这项成果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当创新成为一种自觉,总站科研格局风生水起。近年来,他们先后攻克5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4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273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32项。

如今,这一项项成果闪耀着“中国创造”的光芒,推动中国北斗成为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

北斗人精神托起强国强军梦想

走进总站营区,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巨幅标语扑入眼帘,道路两侧总站“十大先进人物”的宣传灯箱,承载着北斗创业者的历史功勋,汇聚成一道厚重而独特的奋斗图景。

“这些北斗精神的传人,身上折射着北斗人过硬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总站政委徐庆宏自豪地说,“这也是北斗事业和总站建设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3年12月,外场室主任李洪涛值班时发现标校机偶尔出现“跳大数”现象,按照系统容错策略,出现这种情况不一定影响定位精度。但是,李洪涛没有轻易放过这个所谓的“小问题”。他想,“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旦容错策略失效,必然影响系统稳定运行。

他带领科研人员连续两个月蹲守机房,像过筛子一样从卫星信号收发、处理、监测海量信息中查找出现问题原因,通过数百万条数据分析,10余次反复试验,对20余台设备软硬件进行优化升级,终于解除了这一“隐形炸弹”。

面对世界卫星导航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总站党委不断强化全站官兵不进则退的进取意识。

北斗奠基者之一的李贵琦副总师,退休前已经60多岁了,仍然工作在系统研建的第一线。他甘当人梯,耐心指导年轻人做好每项工作。退休时,他自豪地说:“我一辈子就干了北斗这一件事,能给后人交上一副好担子,给总站留下个好基业,也知足了。”

当年风华正茂的女博士周建华如今也已年过半百。这位地面运控系统总师,去年北斗二号开通前夕,因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母亲,致使一场小病错过母亲最佳治疗时期。母亲临终前对她说:“建华,你不要觉得对不起我,你干的是国家的大事。”母亲说完这句话后,永远放开了周建华的手。周建华说:“那一刻,我也仿佛失去了整个世界。”

为北斗牺牲一切,为事业奉献一切,催生无怨无悔干北斗的精神动力。前辈们不懈奋斗的足迹,引领年轻官兵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北斗事业,担当起北斗建设重任。近年来,总站先后培养出10多位知名专家、30多名技术带头人和200多名技术骨干,4人成为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13人成长为国家级工程总师、副总师。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承担着90%以上系统研制建设任务。

该总站主任王瑶、政委徐庆宏感慨地说,总站薪火相传的精气神成为艰苦战斗、打造强军利器必不可少的力量。该总站在特殊战场交上了一份份合格答卷,正得益于此。

华人视频在线

海外华人vpn

海外回国看视频